松下DVX 200评测第二部分: V-Log L,场景配置文件和色彩学

2015-11-09 17:39
编者按:在这之前,我以为大家带来了:松下DVX200检测(一):摄影机概述,人机工程学及运行

松下DVX 200评测第二部分: V-Log L,场景配置文件和色彩学

在松下DVX200评测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讨论场景配置文件,V-Log L和摄像机的色彩。请注意,我使用的摄影机并不是最终量产的版本。



V-Log和V-Log L都是松下版本的伽马对数曲线,它们可以使录制更流畅,图像也易于调色。与大家熟知的佳能C-Log和索尼的S-Log一样,松下V-Log L伽马曲线也能够保留更多阴影和高光细节。

许多GH4用户一直翘首期待Log型伽马曲线的到来。值得注意的是,V-Log L虽与现有V-Log颇为相似,但区别在于。V-Log是为Varicam 35电影摄影机超过14档的动态范围而设计的。应运而生的V-Log的新迭代——V-Log L(“L”代表精简版)则是为了DVX 200和GH4而设计,允许录制12档动态范围。

DVX200在2015年十月上市,V-Log L也很有可能会同时应用于GH4,这也并非新鲜事。去年在日本的Interbee上我就见过使用V-Log的GH4,更别提世界各地的测试者把V-Log应用在GH4上也有挺久了。

松下DVX 200评测第二部分: V-Log L,场景配置文件和色彩学

即使高光没有裁切,它们的高光不算太柔和。(可能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松下DVX 200评测第二部分: V-Log L,场景配置文件和色彩学

奥德赛Odyssey 7Q +的伪色模式显示,场景中没有任何过曝,高光在80%IRE时被裁切;

那么,V-Log L在DVX 200上表现究竟如何呢?它的灰阶看起来肯定非常平滑,比标准伽马具有更大的动态范围。但别指望奇迹出现——Log伽马成功与否取决于摄影机的传感器和色彩学。我发现,虽然图像好看又平滑,但V-Log L在DVX200上重整高光的方式却不出色。在使用内置波形监视器或者利用伪色时,V-Log L图像可能不会显示高光裁切的迹象。
然而,若认真查看图像的最明亮部分,你会发现那儿没有高光重算,像是被裁切了——虽然实际并没有。V-Log L本身并不能调整参数,所以我觉得V-Log L不是罪魁祸首;这可能是受到摄影机本身处理图像的方式影响。



我在高动态范围场景做了一系列测试,观察DVX 200使用V-Log L和其他场景文件时的差异。请注意,所有场景文件设置均为出厂设置。你可以在上面看到结果。注意:分配给[SCENE1]的[自定义场景]的默认拐点设置是“93.0”。



以上是用4K 24P拍摄的可下载样片。所有镜头都是在ISO 500拍摄的。我觉得V-Log L的问题是:若为了避免高光裁切而让高光保持在80%IRE以下,就必须让图像欠曝。然而,在后期调整V-Log L图像时,若要提升中间区域,就会产生一些噪点。你可以下载V-Log V709 V35 LUT并将其应用到V-Log L剪辑试试。

松下DVX 200评测第二部分: V-Log L,场景配置文件和色彩学
除了不可调整的V-Log L,还有其他6个可调整的场景文件。对于电影风格和伽马设置有一个矩阵设置,包括3种胶片感选项,一个电影风格-V和一个电影风格-D。有几个你可以调整的参数,但请确保你清楚自己是在干什么。这里是你可以调整的清单:

松下DVX 200评测第二部分: V-Log L,场景配置文件和色彩学

摄影机上的伽马模式

Skin Tone Detail - 使肌肤颜色看起来更柔和,更吸引人。这在从头到脚近距离拍摄一个人时特别有效。
Master Detail- 调整图像整体轮廓校正程度。
Detail Coring - 调整细节降噪电平。
V Detail Level - 调节垂直轮廓校正图像电平。
Knee APE Level - 设置高亮度区域(极亮区域)的细节电平。
RB Gain Control - [R增益]:调整红色的强度。 [B增益]:调节蓝色的强度。
[增益偏移] *:当使用自动白平衡/自动黑平衡时是否维持或重置[R增益]和[B增益]设定。
Chroma Level - 调节色彩浓度。
Chroma Phase - 调整色彩平衡。

矩阵设置

矩阵 - 表示录制过程中的颜色。
[标准1]:适合在露天或者卤素灯情况下录制。
[标准2]:适合比[标准1]模式更为鲜艳的颜色。
[荧光灯]:适合在室内荧光灯情况下录制
[电影风格]:适合电影风格图像录制。
色彩校正 - 该功能可设置色彩饱和度和相位。它在图像的16相位上应用独立的效果,用户可以调整各个色调。

松下DVX 200评测第二部分: V-Log L,场景配置文件和色彩学

Master PED - 基于图像的黑平衡调整。

伽马模式 - 图像的色调或对比度会与所拍摄的场景或图像一致。

[HD]:HD(高清)视频伽马功能。
[SD]:该功能比[HD]要增加更多暗部增益。
[胶片感1]:该功能高光区域比[HD]要多。
[胶片感2]:该功能高光区域比[胶片感1]要多。
[胶片感3]:该功能高光区域比[胶片感2]要多。
[电影风格V]:该伽马功能可创建对比度更强烈的电影风格图像。
[电影风格D]:该伽马功能可创建电影风格图像。
当你选择[电影风格-V]或[电影风格-D]时,松下建议光圈比平时略低(约1/2档)以充分利用该设置功能。

Black Gamma - 设置暗区伽马曲线。
Black Gamma Range - 设置[BLACK GAMMA]设定的压缩/扩展的上限。
Knee Mode (拐点模式)- 为了避免曝光过度,选择通过图像传感器接收的高强度视频信号的压缩级别。
Knee Master Point - 当[拐点模式]设置为[手动]时以0.5%档为单位调整拐点位置。
Knee Master Point - 当[拐点模式]为[手动]时设置拐点斜率。
DRS - 选择DRS(动态范围扩展)功能。
DRS效果 - 选择DRS功能电平。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配置文件,矩阵和伽马设置被改变时DVX 200如何处理皮肤色调。它的比较对象包括索尼A7S,Blackmagic BMPCC,阿莱阿米拉和索尼F35。阿米拉和F35显然是这里的基准,但我想看看松下表现如何。松下的机子绝对天生带着洋红色调。我其实不喜欢应用默认的V-Log V709 V35 LUT时V-Log L图像的外观,不过这是松下推荐我为DVX 200使用的LUT。我在FCPX里做了一些基本的调整,但我相信专业调色师肯定会做得更好。其他场景文件在DVX200上的结果也挺不错,但一切都取决于你在追求什么。我的测试不够科学,因为我只能自己拍摄,请原谅我的曝光和对焦变化。

该测试的目的并非为了探寻如何获得每台机子的最佳图像外观或皮肤色调,而是在不做任何调整或色彩校正的情况下挖掘机子本身的能力。除了使用S-log/S-Gamut的F35与BMPCC的白平衡是5600k,所有摄像机的白平衡都是在相同的强度,相同的光线下设定的。至于肤色,那是非常个人的选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我把它留给你自己判断。

松下DVX 200评测第二部分: V-Log L,场景配置文件和色彩学

从左到右:索尼F35,索尼A7S,阿莱阿米拉,Blackmagic BMPCC和松下DVX 200
·
我还测试了使用摄影机的内置ND滤镜时DVX 200能在何种程度上精确地保持颜色。不管使用哪种ND,我看到色彩准确度都没有明显变化。你可以看看下面的测试。



这部机子的色彩还是相当令人愉悦的,更重要的是相当准确。我会期望Log曲线为DVX200提供更多高光保护,你在曝光时需要格外小心,V-Log L绝对需要小心对待,你得做大量的实验和测试才能最好地利用它。你可以鼓捣这部机子的多种外观,然而,若不作处理就有令人愉悦的色彩效果还是会让人十分愉快。

文章来源:http://www.newsshooter.com/2015/08/25/panasonic-dvx-200-review-part-2-v-log-l-scene-profiles-and-colour-science/



本文为作者 倪雷尔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1851